在刚刚结束的一场英超焦点战中,阿森纳凭借最后时刻的进球惊险战平对手。替补登场的年轻边锋马丁内利成为了一个有趣的战术注脚。他在出场后的全部数据中,仅有5次触球,其中3次发生在本方后场防守区域,1次在对方禁区内,而这最后一次触球,恰恰造就了绝平进球的起点。
比赛进入最后的读秒阶段,球队仍一球落后,全线压上。此时,马丁内利的主要任务并非持球突破,而是利用其速度在边线游弋,拉扯对方防线的宽度,为中路创造空间。他的三次后场触球,均源于球队角球进攻被解围后,对手发动的快速反击。他迅速回撤至纵深位置进行防守干扰或接应队友,完成了战术纪律所要求的防守职责。
正是这种不懈的回防,为最后的奇迹奠定了基础。在一次成功的防守后,球队迅速由守转攻。皮球经过多次转换,最终被发展至前场。在乱战中,马丁内利如同幽灵般出现在了最该出现的位置——对方禁区。他机敏地触球,虽然未能直接形成射门,但这次关键的触球破坏了对手的解围节奏,造成了禁区内的混乱。皮球恰好落在跟进的队友脚下,后者一蹴而就,打入绝平进球。
从数据上看,5次触球显得微不足道,甚至有些边缘化。但足球远非数据的简单堆砌。这五次触球,三次是尽职尽责的回防,一次是改变战局的禁区内触球,完美诠释了一名替补奇兵的角色:在有限的出场时间里,不遗余力地执行教练的战术部署,用最少的触球,对比赛产生了最大的影响。他或许不是全场最闪耀的明星,但绝对是球队带走一分的重要功臣。